未注册用户请先进行 注册
现如今,生成式AI的探索和实施工作已经不可避免地同安全问题交织在一起。根据近期的一份数据报告,49%的企业领导者认为安全风险已经成为首要问题,38%的企业领导者则将因不了解如何使用GPT工具而引发的人为错误/人为数据泄露列为头号挑战。
大自然花了数十亿年时间才进化出第一个行走的物种,但人类开发的新算法却能将进化压缩到闪电般的速度,在短短数秒钟内成功设计出一个行走机器人。
开发ChatGPT的公司OpenAI正在探索制造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甚至已经评估了一个潜在的收购目标。与此同时,微软计划将在下个月的年度开发者大会上推出其首款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芯片。
今年以来,国内外科技企业竞相围绕大模型扩展商业版图。据统计,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累计有130个大模型问世,其中,仅今年前7个月就有64个大模型发布。国产大模型进入高速发展期,加速千行百业的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
机器人能成为人类平凡生活中的陪伴成员吗?英国《每日邮报》在近日的报道中指出,机器人能制造汽车、分拣包裹、管理仓库。
上半年ChatGPT横空出世,人工智能的潜能展现,给许多职业带来了一场关于生存危机的探讨。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人们带来惊喜的同时,也带来了传播虚假信息等问题。近日正式施行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
人工智能是人类发展新领域。近日有外媒报道称,在人工智能开发领域,西方企业应该向中国学习,否则就可能落后。对此,我们既不应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必须保持清醒、脚踏实地干好自己的事情,让人工智能技术早日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赋能百业,为支撑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科学报告》14日发表的一项人工智能(AI)研究指出,大型语言模型(LLM)AI机器人在创造性思维任务上或能超越一般人类,该任务要求受试者想出日常用品的替代用途(发散性思维的一个例子)。
瑞士科学家研究称,由热而非电驱动的计算机可以运行为神经网络和人工智能(AI)提供动力的算法,并降低其能耗。相关论文已提交论文预印本网站。
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首份全球《生成式人工智能(AI)在教育和研究中的应用指南》,以应对有关技术所引发的挑战。
未来将大语言模型应用于医学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在分诊问诊等临床咨询阶段,利用模型与患者进行交互,收集到完整、准确的信息并形成初步意见,再将其交给专业医生进行最终判断,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因为信息收集不充分、患者主诉不明确等问题带来的误诊和漏诊。
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曾创造出一种柔性机器人,可在没有人类或计算机指导的情况下导航简单的迷宫,以此为基础,他们创造了一个新“无脑”柔性机器人,可在更加复杂和动态的环境中导航。这项研究发表在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
9月6日刊发文章《国产大模型陆续向公众开放 人工智能赛道“百舸争流”》。
以色列理工学院近日发布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结合生物学、化学和人工智能工具的创新方法,用于治疗癌症。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期刊《控制释放杂志》上。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