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规划新变化 新能源汽车将迎新一轮发展机遇期
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据悉,《规划》的出台,是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以下简称“《2012年规划》”)后,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又一纲领性文件,对产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机遇期:恰逢其时
2012年6月,国务院发布《2012年规划》。2013年11月,国务院批复建立由工信部牵头、20个部门参加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和推进机制。此后几年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市场规模全球领先、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产业生态体系逐步建立、配套环境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5年居全球首位,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之一。
“不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这一阶段,仍然存在着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服务模式有待创新完善、产业生态尚不健全等突出问题。”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近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产业进入百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汽车与信息通信、能源等领域加速融合,新能源汽车发展既有新的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因此,《规划》的出台可谓恰逢其时。据悉,《规划》部署了5项战略任务:一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强化整车集成技术创新,提升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零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二是构建新型产业生态。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加快车用操作系统开发应用,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强化质量安全保障,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三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全面深度融合,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四是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加快推动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互联互通水平,鼓励商业模式创新,营造良好使用环境。五是深化开放合作。践行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深化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技术标准等领域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此外,《规划》还提到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另外两大痛点——电池回收和安全,尤其增加了“加快推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立法”和“加强氢燃料安全研究,强化全链条安全监管”等内容,这些都将为下一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厘清思路。
20%目标:求新求变
当前,新能源汽车融汇新能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变革性技术,使产品的形态、交通出行模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发展趋势由《2012年规划》的电动化为主拓展到了包括网联化和智能化在内的“三化”。
据了解,相比《2012年规划》,这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等方面的主体地位,政府要更好地发挥在完善标准法规、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此外,《规划》从内容上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是根本,融合发展是关键,开放合作是途径,延续并深化了《2012年规划》的“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在目标的设计上,更多采用一些宏观描述,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把选择权交给了市场和企业;增加了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新能源汽车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规划》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要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那么,20%的目标又是怎么设定的呢?据辛国斌介绍,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是从绿色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欧洲国家为例,一方面严格二氧化碳的排放法规,反向倒逼企业加大新能源汽车研发生产;另一方面又通过加大投资和补贴力度正向来拉动产业发展。同时,不少国家提出了力度非常大的车辆电动化目标,如北欧挪威提出到2025年新车销售百分之百电动化,英国也提出2030年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要达到50%以上。
二是主要从产业发展的实际角度去考虑。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加速发展的阶段,经过这些年的持续努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行业专家也做过预测——从目前技术演进发展态势来看,2025年左右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跟传统燃油汽车的成本大概能够持平。综合考虑产品的供给能力、消费者的消费倾向以及市场需求空间等因素,提出了“20%”这一引导性的目标。
破题:解决充电难
《规划》如何切实解决充电难的问题?对此,辛国斌表示,因为广大消费者确实都有这方面的焦虑——买了车找停车位存在压力,有了停车位能不能安上充电桩存在压力,出行在外能不能充上电也有压力。所以这次在《规划》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加大对充换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财政还要给予一定的扶持。
“还要继续加大充电桩建设的力度,目前国网公司已经组建了充电桩建设公司,一些民营企业及其他相关领域的企业也参与到了充电桩建设中来。随着整个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充电桩的建设布局会更加科学化、规范化。”辛国斌说。
《规划》明确,加快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布局充换电基础设施,加强与城乡建设规划、电网规划及物业管理、城市停车等的统筹协调。依托“互联网+”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加快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加强智能有序充电、大功率充电、无线充电等新型充电技术研发,提高充电便利性和产品可靠性。
来源:中国科技网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视频号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抖音号
-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
400热线
400-019-0516
-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