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给好友
王首彬:打造智能制造基地,促进天津产业转型升级
2020-07-08
智能科技是经济发展中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落实“制造强国”战略的关键支撑。当前,全球各国都在积极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围绕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而谋篇布局。第四届世界智能大会的召开,“以会兴业”,把智能科技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驱动力,引育新动能,发展新业态,搭建了全球先进智能科技成果发布平台、创新合作平台、产业聚集平台和投融资对接平台,推动了我市智能科技产业加速聚集,极大提升了天津智能科技发展的影响力,对于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意义深远。
一、创建技术创新集群,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着眼于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天津率先提出以智能科技产业为主攻方向,打造“天津智港”、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战略目标,并成功举办了四届世界智能大会。自2017年起,天津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推动智能经济发展建设智能社会的实施意见》《天津市加快推进智能科技产业发展总体行动计划和十大专项行动计划》等160余项政策措施,明确提出了到“十四五”末把天津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智能科技产业高地和智能科技创新中心的发展目标。
依托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服务平台、产业孵化平台有效聚集全球一流智能制造资源的优势,天津形成了共享、共赢的智能科技生态圈,从而保障了传统产业能够实现高质量转型升级。在积极构建各类平台的过程中,同样也实现了智能制造关键技术成果的深度推广。创建技术创新集群,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大力发展智能科技产业,为建设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前置条件在于有效集聚智能制造产业的创新资源,需要多层级的产业创新主体的积极参与。重视研发共性技术,增强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是推动天津建设智能制造基地的坚实基础。通过大力实施智能制造战略,将天津打造成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进而形成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智能制造创新资源集聚空间实体。
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服务链,打通各创新链条,促进集群企业合作交流;依托龙头核心企业,紧盯国内外有核心技术及影响力的优质供应商,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配套,集中力量培育打造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优质中小微企业;抢抓国家“十四五”规划和“新基建”项目铺排窗口期,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同时抢抓企业混改机遇,实现延链、补链、强链;形成先进技术、设计研发与生产制造的联动机制,并通过多种创新力量的协同作用,实现扩展制造业经营形态、延伸制造业产业链,塑造新的生产和服务模式。目前天津智能科技产业已形成信息安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软件、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终端、先进通信、智能安防、智能医疗9大特色优势领域,产业集聚度和尖端技术资源不断提高。通过构建高附加值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体系,能够为天津引进和培育优质上下游企业,锻造产业链条,形成集群发展优势,打造智能科技产业发展高地。
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亟待多方协同创新,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跨越发展提供新工科人才支撑。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须具备复合融通的知识体系、互联互通的关联能力以及兼具技术创新和人文情怀的核心素养。通过实施智能制造战略,开展智能制造新工科人才培养实践,能够有效地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型人才的竞争实力,并与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等多方利益主体形成开放式创新系统,集聚产学研创新资源, 协同培育智能科技人才体系,促进高技术人力资源要素的有效集聚。
天津发挥工业基础雄厚、高校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资源密集的优势,加强工业软件研发投入,强化人才培养,为智能科技的科研成果转化、 推进产业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目前,本市已有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成立了人工智能学院,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12所高校新开设了“人工智能”“智能科学与技术”“智能医学工程”“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与此同时,本市职业院校与百度、京东金融、中汽研数据资源中心、滨海中关村、科大讯飞等多家企业共建了智能科技人才协同培养基地或联合实验室。天津市不仅在加强研究型人才的培养,也在加大应用开发人才、实用技能人才的培育力度,加强大学特色专业建设,为满足智能科技产业综合需求打下坚实的基础。
-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
400热线
400-019-0516
-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