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WIC·资讯】“汇”是一种力量── 谈“双碳”赛道上的破与立

2021-08-24 智港天津

树林“呼吸”也能产生经济效益!武清区生态储备林项目纳入天津市碳汇交易平台后,经核验,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8万吨,按照目前市场交易价格,每年可获得约160万元收入,交易期20年左右。点“绿”成金,市场是最直观的体现。去年,天津碳交易总量位列全国第二。

“双碳”赛道上,如何统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之间的关系?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而且必须答好。做到统筹有序,先立后破,就要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等方面下功夫。

就像树木生长要扎根土壤一样,绿色低碳发展想要开花结果,必须扎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生态碳汇是对传统碳汇概念的拓展和创新,不仅包含过去人们所理解的碳汇,即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等措施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同时还增加了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系统对碳吸收的贡献。绿水逶迤,草木丰茂,稻田飘香,如今,736平方公里绿色生态屏障与北大港水库、七里海湿地相连,形成贯穿南北的“生态带”,成为提升碳汇增量的绿色资源宝库。

“双碳”目标的实现,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仅需要经济体系、能源体系、技术体系等转型升级,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聚沙成塔,积水成渊”,从某种意义上说,碳汇的“汇”,体现的是一种力量,汇聚的是各方智慧和资源。光伏座椅可以为手机充电,光伏智慧路灯满足自身照明需要的同时,还可为电动汽车充电,这是中新天津生态城惠风溪智慧能源示范区带给市民的全新体验;采购氢能源重卡,打造氢能运输利用示范应用场景,推出“爱森碳汇”计划,让每位员工认领树木,争做“碳中和”达人,这是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的“双碳”加减法……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逐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绿色低碳生活场景,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激发绿色转型活力。

节能降碳,人人有责。推进“双碳”工作,离不开整体规划,离不开科技创新,更离不开低碳意识的升华和全民参与。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个人都可以为减少碳排放、提升碳汇能力贡献一份力量。种植一棵树、一盆花是贡献,做好垃圾分类、拒绝一次性餐具是贡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选择环保面料的衣服也是贡献……一个人的力量有限,但无数个人的力量汇集起来,就会形成推进“双碳”工作的强大合力,让整个城市“绿意”盎然、生机勃发。

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