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登录

世界智能大会

健全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制度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2024-07-29 13:01:29
收藏 收藏
微信分享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这充分彰显了党中央对以数实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重视。立足新发展阶段,面对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时代要求,完善相关体制机制,深入推动数实融合是信息通信业的重大使命,也是行业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实施纲要》《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制造业领域,更多数字应用场景加速落地,成为推动制造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数据显示,数字化改造使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生产效率平均提升32%,资源综合利用率平均提升22%,产品研发周期平均缩短28%,运营成本平均下降19%,产品不良率平均下降24%。在商业领域,数字化双向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一站式集采、云工厂、精准匹配等提升供应链全链路数智化管理水平,大规模设备更新带动数字化采购规模持续扩大,而虚拟购物、空间试妆、AI客服、自动驾驶等应用则不断刷新消费体验。在农业领域,数字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流通等环节产生的冗余成本,显著提升了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在物流领域,数字技术让“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物流体系更加高效,有效降低了实体经济运行成本。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数实融合仍面临不少卡点堵点,需要从体制机制上加以解决。如数字基础设施还不完善,高端芯片、工业软件等信息技术还存在“卡脖子”难题,高质量数据供给还不足、流通还不畅,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还存在数字化转型“不想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

改革如弈,既需要纵览全局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对准焦距的精准落子。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强战略谋划,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将数实融合推向深入,这是顶层设计。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完善思路举措,从各个层面扎实推进,这是精准落子。

加强数实融合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数字新基建是数实融合的重要基础。加速构建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是信息通信业的根本任务。要优化网络设施布局,加快5G/5G-A、千兆光网、移动物联网、IPv6、一体化算力网络等规模部署,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应用场景深度覆盖。要完善技术、标准、应用体系,强化数字基础能力提升和融合应用,围绕“通感智算”等新趋势,建强汇聚人工智能、北斗高精定位、大规模数据采集等优质能力,服务更多领域数字化转型。

推动数实融合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技术、产业是数实融合的重要支撑。要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聚焦集成电路、关键软件、人工智能、云和算力网络、6G、大数据、安全等数实融合关键技术,努力实现突破、抢占发展制高点,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应打造产业联合创新平台,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打造安全可靠、系统完备的产业发展生态,促进技术迭代升级,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培育壮大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产业,打造世界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推动数实融合跃上新的台阶。

促进数实融合深度赋能千行百业。赋能千行百业是数实融合的根本目的。要准确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全方位全链条普及应用,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制造业是数实融合的重点领域,要以应用为牵引,加强分类指导、分业施策,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各环节应用。当前,数字技术在传统产业的地位作用,正从辅助手段转而成为创新发展的引擎,要紧抓机遇,让数字技术加速向各行业各领域渗透,推动发展方式、产业模式、企业形态的深刻变革。

数实融合已经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加速崛起的重要引擎。新时代新征程,信息通信业要自觉顺应党中央战略要求,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更高程度的融合,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人民邮电报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   

400热线

400-019-0516

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5号城市大厦8层

  • 官方视频号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公众号

  • 官方抖音号

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ICP备17008349号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