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封伟研发了一种具备自主行动能力和触觉应变的4D打印软体机器人,该机器人在一次打印成型后即具有热致无约束滚动能力,无需任何其他后续加工程序。
中国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不仅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也将推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
通知要求,要强化组织领导。申报单位要按照申报材料中提出的计划,建立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资金保障和任务分工。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日前发布《后疫情时代的互联网适老化研究》报告,系统展现了后疫情时代老年人的数字生活变化,最显著的变化是使用社交工具更频繁,95.09%的老年人认为疫情之后学习网络操作非常有必要,93.36%的老年人认为自己能学会智能手机上网。
近段时间,我国盾构领域捷报频传——深江一号海底隧道盾构机下线,将在海底100米下掘进;世界首台双结构硬岩掘进机“雪域先锋号”在西藏林芝始发。
今日,国新办就加快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举行发布会。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综合规划司负责人范振宇介绍,交通运输部去年印发《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
交通“新基建”施工图浮现。《经济参考报》记者9月23日从交通运输部获悉,近日印发的《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
9月15日,由民建中央、工业和信息化部、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1年中国(天津)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论坛在津开幕。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产业链供应链成为热搜词,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在7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局长梁志峰表示,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协同发力,锲而不舍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已经培育了三批476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各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万多家,入库培育的企业11万多家。
工信部日前印发《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对统筹推进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作出具体部署。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数据中心对数字经济的赋能和驱动作用日益凸显。
8月31日下午,市委书记李鸿忠,市委副书记、市长廖国勋到小米集团走访调研,就进一步深化市企合作与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雷军座谈交流。
为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和技术创新应用,天津市科技局积极为大学科技园对接金融资源,鼓励大学科技园与市场化金融机构合作,筹建大学科技园特色基金,助力大学科技园实现良性发展。
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汽车大大拓展了人们的活动半径,也不断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运营模式的兴起,汽车的应用场景和自身形态发生明显变化。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