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第六届世界智能大会“双碳科技与智能赋能”—中国(天津)数字碳中和高峰论坛成功举办。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双碳”研究院名誉院长郝吉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双碳”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侯立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成山,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副司长傅小锋,市政府副秘书长许颖悟,津南区委书记王宝雨,区委副书记、区长杨灏,校党委书记史习红,党委副书记、校长葛宝臻,市发改委二级巡视员王剑锋、市教委副主任罗延安、市工信局副局长任洪源、市科技局总工程师王凤云、市科协副主席王亚群出席。会议由津南区委常委、区委办主任、海教园管委会专职副书记、常务副主任郭建华主持。
此次高峰论坛院士专家、政府部门、高校院所、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齐聚一堂,共同探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双碳”领域的实际应用与发展前景,形成“数智”控碳示范路径。“双碳”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津南区“双碳”创新宣言、海教园“双碳”领域“揭榜挂帅”榜单接续发布,是一场高规格的“双碳科技”思想盛宴。
(图为碳中和高峰论坛)
葛宝臻对各位领导、企业家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天津商业大学的发展历程和人才培养特色。他说,天津商业大学与津南区联合成立的“双碳”研究院,一年来贯彻落实
傅小锋在致辞中表示,科技部非常关注“双碳”与“科技”协同发展,将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作为当前重点工作。希望各位院士、专家、企业家借助论坛畅所欲言,为实现“双碳”目标出谋划策,用好科技创新这一有力武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郝吉明院士表示,“双碳”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支撑。“双碳”研究院成立近一年来,围绕高端智库、战略规划、人才培养、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零碳园区、低碳会展、企业降碳等方面,为政府、行业和企业提供绿色转型解决方案,探索创新驱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天津津南经验”。
王成山院士指出,“十四五”时期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电力系统转型对于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至关重要,承担着我国能源结构转型的重大使命。加强智能输电、配电、用电建设,推动多能互补的智慧能源建设,对电力行业“双碳”工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许颖悟指出,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确保实现“双碳”目标。希望与会各方坚持创新驱动、加强“双碳”服务、突出数字赋能,运用数字技术加快推动“双碳”科技领域技术攻关,共同探索具有天津特色的低碳发展模式。
史习红在致辞中强调,天津商业大学与津南区共建的双碳”研究院在服务国家“双碳”战略、推进碳中和科技创新等领域进行了不懈地探索,开展了一批“双碳”领域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良好成果。她指出,天津商业大学围绕天津市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大力推进新商科、新文科、新工科建设,积极谋划推进“双碳”人才培养。希望以此次论坛为契机,为“双碳”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提供新经验、启迪新思路。研究院将继续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为打造“双碳”津南样板、探索形成“天津经验”提供技术支撑和智力保障。
王宝雨介绍了津南区在生态、创新、产业、会展、人才等方面的
天津商业大学副校长、“双碳”研究院院长、天津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会理事长陈冠益教授汇报了院士领衔课题《津南区建设天津市“双碳”工作先行示范区的实践探索与发展战略研究》在碳排放系数修订、减排潜力测算、减碳重点对象识别及技术案例推荐等方面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和“双碳”研究院课题《津南区减碳降污协同增效机制与路径》提出的碳管理智慧平台软件、生物质气化制备绿氢技术等五项最新研究成果,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性的具体解决方案。
杨灏发布《“双碳”创新宣言》:未来,津南区将致力于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绿色低碳成果转化、绿色低碳产业升级、绿色低碳碳汇措施、重点领域节能降耗、绿色低碳支持体系、绿色低碳文明发展等七个方面形成示范,努力下好“双碳”创新“先手棋”,加快推进津南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于瑞均发布“双碳”领域“揭榜挂帅”榜单。其中,技术攻关需求20项,分别来自荣程钢铁、海尔洗涤电器、南方创业集团等企业,均为来自企业生产一线的关键技术难题;成果转化需求25项,分别来自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商业大学、阿里云、海尔等高校和公司,均为成熟度高、市场前景好的高质量技术成果。
本次论坛由天津市政府、科技部、世界智能大会组委会指导,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教委、市科协、津南区政府主办,天津大学特邀主办,天津商业大学、海教园管委会及“双碳”研究院共同承办。中国林业集团、中国环保集团、天津能源投资集团、中国北方人才市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泰达股份、泰达环保、荣程钢铁、德龙集团、阿里云、三峡电能、铁塔能源、海尔能源、创业环保、泛亚咨询等20多家重点企业负责人参加。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