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市工信局正式印发《天津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十四五”专项规划》,到2025年,我市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将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9%;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突破3500亿元,年均增速达10%。天津的目标是到2025年人工智能产业不断壮大,整体质量效益进入国家第一梯队,届时,天津将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
产业基础扎实
“天津积极发展以信创产业为特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仅在滨海高新区,就集聚了上千家信创产业上下游创新创业企业,初步形成全国领先的产业链布局。”中国电子集团规划科技部副主任施友连这样对记者表示。天津信创产业生态正在加速形成,目前已突破高端CPU、自主可控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打造出了“PKGS”(飞腾—麒麟软件—长城—中科曙光)信创品牌。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20年,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速达到4.7%,占全市工业比重增长至10.8%;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7%。中环半导体、中科曙光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天地伟业入选中国软件业务收入百强;奇安信、360入围中国网络安全能力百强;六〇九电缆进入中国电子元件百强;永捷电子、普林电路位列综合PCB(印制电路板)百强;华海清科的化学机械抛光设备、唯捷创芯的功率放大器产品等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有目共睹;三星视界移动、鸿富锦、恩智浦等外资企业产值比重达到三分之二,成为推动全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天津,集成电路先进生产线加快布局,拥有8英寸晶圆线、6英寸0.35微米特色工艺产线、MEMS射频(射频微机电系统)工艺产线,12英寸单晶硅片打破国际垄断。芯片设计能力快速提升,紫光展锐参与12纳米5G基带芯片研发,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取得交换芯片、软件定义互连芯片、内生安全交换芯片等多项国际领先的创新成果。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速拓展,重载自动导引货运车在风电领域大型设备物流运输场景中成功应用,虎鲸工业级无人机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智慧交通巡检服务。
锻长补短构建完善创新生态
规划指出,我市“十四五”期间将以“锻长板、补短板、塑样板”为总思路,围绕集成电路、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发明专利数量和标准拥有量显著提升;将新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5家,搭建“芯火”双创基地(平台)、中国信创谷等创新载体,创新对产业的驱动效应更加显著。
在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方面,将集中力量突破高端通用芯片、智能高端传感器、NAND(闪存)、高精密减速器、计算机整机、智能终端等重点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产品,强化智能硬件与工业软件等基础软件、应用软件协调发展,联合攻关集成电路、机器人和应用电子等领域的新产品、新工艺,大力发展高端环节,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
在提升基础技术创新方面,将推动集成电路设计、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智能传感器、基础软件开发等领域重点突破。集中力量攻克智能终端及相关适配器领域的产品加工工艺。着力研发自动化装备、网络与信息安全软件等基础产品,提升产业制造和生产的支撑能力。
在布局前沿基础研究方面,将重点突破多模态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知识深度学习、类神经网络分布计算、智能决策控制、新型人机交互等关键共性技术,超前研究区块链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交叉融合应用技术,在应用框架、分布式存储、数据存储及交换标准化设计、可信执行环境等方面快速突破。
为了提升创新能力支撑,我市将强化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公共创新平台服务水平,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动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优化升级,争创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以科技资源集成开放和共建共享为目标,通过整合、集成和优化科技资源,完善基础条件建设,提升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领域公共技术服务能力。
企业梯度培育增实力
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市将打造4家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年收入超百亿元企业,培育4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年收入超50亿元的创新型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行业领导力的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如何让一批行业龙头企业脱颖而出?天津未来4年的做法是鼓励企业通过兼并重组、产权转让、上市融资等方式实施产业整合,促进人才、技术、科研资源集聚,瞄准国内一流目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加快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
同时,引导新一代信息技术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专注核心主营业务、成长质量高、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拥有自主品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中小企业群体,逐步成长为专业细分领域的领袖和单项冠军。
来源:天津日报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