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智能大会

人工智能专业师资如何培养?

关键词: 人工智能
2021-02-26 17:24:30
收藏 收藏
微信分享

随着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人工智能的发展逐渐展现出声势浩大的趋势。国家战略需求以及技术人才缺乏等宏观因素,高校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已经提上日程。人工智能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师资队伍搭建是绕不开的核心问题。当下人工智能专业的师资队伍,普遍存在质量不高(理论居多、缺乏具有实战能力的老师)、数量不足的问题。如何对现有师资力量,进行转型培训及技术提升,是摆在广大高校面前的迫切课题。本文通过分析当下的师资团队培养方式,积极探索高效的师资团队培养新模式,以期为我国人工智能专业建设及发展提供策略参考。

当下人工智能师资培养模式

近年来校企联合逐渐紧密,以产业发展需求、专业交叉和融合、服务引领为向导,构建了诸多的校企合作教师培养平台。由于人工智能学科具有交叉性,涉及多种学科的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教研能力、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采用通过教师到企业内部,进行技能培训学习的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实际技能应用水平,还拓宽了高校的人工智能技术知识图谱,同时也给人工智能师资队伍的成熟、壮大提供了条件。

但由于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师资队伍的培训体系还不够完善,在培训课程中相关知识、实践课程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大多教师培训还在以集中化的短期培训为主。

通过使用搜索引擎,对“人工智能师资培训”进行关键词搜索,对近期的新闻资讯翻阅发现,当前校企合作的师资培训大多都为五至七天的课程,不同机构的课程内容均不一致,大致包含:Python编程、tensorflow/Opencv框架、CNN(卷积神经网络)、RNN(循环神经网络)、代码实操课程等。看似课程专业知识满满的背后,由于培训设计的时间短暂,每个科目的学习时间仅有短短的一天,课程内容极度浓缩,缺乏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基本等同于高级知识科普。

通过记着采访成都猎维科技有限公司COO,鄢楷瑞先生(猎维科技合伙人,兼任猎维大健康,猎维医学运营负责人)了解的到人工智能技术应用领域广泛,知识体系也是庞大的,这非常的考验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因此仅仅通过“高级知识科普”的课程学习,是无法真正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学习结果,培养出只了解一些人工智能简单应用案例的教师,是无法搭建起高校的师资队伍,更不可能支撑起人工智能学科的教学体系。

人工智能学科的建设不能急于求成,一名教师只有通过长期,系统化的学习人工智能知识体系,并通过大量的企业项目实践,才能真正的掌握人工智能技术。以当下师资培训较为成功的成都猎维科技有限公司为例:课程设置上看,从编程到数学、从框架到算法、从图像到语音、从理论到实践,基本涵盖了当下人工智能算法领域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合理,能够全面具体的讲解当下人工智能包含的知识,并在大量实践项目中让教师完整掌握人工智能学科知识,而学习时间周期一般为六到八个月。

除长期培训以外,还可以采用分批次学习的方式进行培训。如人工智能专业中包含大量的高数知识,但与应用数学的知识体系有不小的差异,因此,可以专门派本校的数学教师学习人工智能向的数学内容,会将学习时间大幅度降低。同理,如计算机系老师学习编程、框架等内容,会具有很大的优势,不同科目的老师学习不同的科目知识,汇总形成整个人工智能课程体系。但即便如此,也需要一到两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掌握人工智能的技术知识。

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任重道远,不能急于求成。相信各大高校,在日后人工智能师资团队搭建的探索中,会摸索出一套高效、可复制、专业的师资培训方式,提升师资力量的顶层设计能力,打造出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精、尖”人工智能师资队伍,为我国培养出更多高技能人才,进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来源:网易

大会官网

www.wicongress.org.cn

邮箱

wic@wicongress.org

咨询热线

022-83608031   

大会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5号城市大厦8层

  • 官方小程序

  • 官方微信公众号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ICP备17008349号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