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注册用户请先进行 注册
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日前联合印发《轻工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重点轻工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90%左右,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5%左右,打造100个左右典型场景,培育60家左右标杆企业,制定修订50项左右国家和行业标准,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成果。
重点行业是宏观经济的压舱石,稳增长首先要稳重点行业。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透露,在我国41个工业门类中,电子信息制造业营业收入占比连续12年保持第一名。新质生产力为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开辟了新的增量空间,能否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也是电子信息制造业能否将一马当先转化为长跑耐力的关键。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推动千行百业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转型。近日,“昇腾新动力DeepSeek(深度求索)新纪元”主题沙龙在津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代表共议人工智能驱动产业转型发展。
微风轻拂,矗立的风电机组悠然转动,送出源源绿电。这样的庞然大物是如何生产制造出来的?很多人可能想不到,风电机组的关键部件——叶片,其生产长期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体积大、重量大、表面曲面复杂,往往要依靠大量人工完成铺层、灌注、打磨、喷漆等工序。
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改变了产业发展的底层逻辑,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不仅能够突破传统工业化发展瓶颈,更能培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新动能。
《经济参考报》3月14日刊发记者吴蔚采写的文章《供需两侧发力 新一代智能终端再造万亿级市场》。文章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业内人士认为,一方面,促消费政策持续加码将进一步推动智能终端消费,另一方面,智能终端新品、爆款频出,加速迭代,也在从供给侧促消费,进一步挖掘消费市场潜力,从而催生新的万亿级市场。
近年来,我国通信、软件、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在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和提升民生福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机械臂的精准舞动与数据流的无声奔涌中,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着一场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数智化蜕变。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一批2024年实数融合典型案例名单,这是工信部面向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发展需求遴选的一批创新性强、渗透性好、覆盖度高的典型案例,旨在为更多地方和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提供路径参考。
2月20日,国新办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做好2025年稳外资工作有关情况。
人勤春来早,工厂产线上也非常热闹。今天,我们就到制造业一线去看一看。在今年节后开工的企业中,有这么一家,为工人们请来了新帮手,据说他们可以白班夜班连着上。具体怎么回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当前,各地针对地方特色和各自优势,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赋能新型工业化建设。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第5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展示了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的累累硕果。30年间,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创造了快速发展、成效显著的数字经济,形成了兼容并包、极富活力的网民群体。与此同时,互联网新技术不断创新发展,“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描绘“实数融合”新图景。
记者9日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据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2月底,全国共有45.17万家智能机器人产业企业,注册资本共计64445.57亿元,企业数量较2020年底增长206.73%,较2023年底增长19.39%,呈稳健上扬态势。
今年以来,我国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使其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之一,在提升产业竞争力、重塑经济结构等多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