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解决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平衡矛盾,切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入融合的新兴产物,通过全面连接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服务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正成为打破供给侧与需求侧“鸿沟”,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手段。
我国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随着工业化快速推进,我国制造业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发展质量和全球竞争力上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是制造业对市场需求的供给能力有待提高。从产品供给看,个性化、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供给能力仍显不足。从优质企业数量看,我国长期缺少一流的世界级制造业企业,尤其在专精特性“小巨人”企业数量方面与欧美国家相差较大。
二是制造业供给水平的高级化程度仍然不够。据统计,目前我国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高档液压杆、密封零件和高端发动机几乎全部都要依赖进口。其中,CAD、CAE、PLM等工业软件基本被跨国公司垄断、高水平供给严重欠缺。
三是制造业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的供给体系有待完善。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产品的技术和功能更加复杂多样。原有的供给平衡将被打破,供给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升级,才能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
工业互联网实现制造业供给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具有良好基础
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全新工业生态、关键基础设施和新型应用模式,能够通过人、机、物的全面互联,实现工业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从而推动形成全新的工业生产制造和供给服务体系。
一是工业互联网能够打通人、机、物协同“障碍”,搭起供给与需求的数字化“桥梁”。一方面,通过对工业设备、产品、系统、服务的全面连接,打通消费与生产、供应与制造、产品与服务之间的数据流,推进数据端到端综合集成,实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等海量工业资源的在线汇聚。另一方面,通过聚合制造商、供应商、消费者、开发者等主体,实现更大范围的数据流动,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等,形成基于平台的业务协同、能力共享、市场拓展等新模式,实现社会化资源网络化动态配置。
二是工业互联网能够提升工业知识生产、传播和利用的效率,夯实制造业供给水平高级化基础。一方面,通过构建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等三类工业APP资源池,推进生产工艺经验的程序化、工业知识的显性化,使得零散、的经验得到沉淀和共享。另一方面,作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将快速推动人工智能、5G、区块链、VR/AR等新兴前沿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支撑制造企业实现基于智能化决策的生产效率提升、质量水平改进、工艺流程优化、生产能耗降低和原材料供应协同,加速技术成果迭代,提升制造业供给水平。
三是工业互联网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定制深度融合,构建供给体系在新水平上的动态均衡。一方面,将使生产过程极具柔性与自由度,通过将个性化用户信息注入到设计、供应链、制造、物流、服务等各个环节,使用户全程参与到生产和价值创造的过程中。另一方面,通过汇聚海量工业数据,推动生产要素配置方式和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使整个供给体系呈现平台化、分散化、创客化、交互化的趋势,制造企业组织生态将更加多源、活跃、体量庞大且松散,形成新的动态均衡的供给体系。
加快工业互联网构建制造业供给新体系的几点建议
为解决制造业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矛盾,促进工业互联网进一步提升,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坚持示范引领,打造工业互联网标杆企业。围绕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模式,遴选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项目,充分发挥示范企业对区域、行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以标杆企业引领工业互联网行业整体提升,加速构建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产业新生态。
二是坚持创新发展,加速在多领域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步伐。推动平台企业、高校、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等主体,围绕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增强现实等技术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开展在技术图谱、产业孵化、应用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研究和推进,加速工业互联网商业化应用步伐。
三是坚持开放合作,推动本土工业互联网企业“走出去”。建立政府、产业联盟、企业等多层次沟通对话机制,围绕工业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数据跨境流动、标准规范制定、人才联合培育等重大问题,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战略性“互惠双赢”。
如果您非常迫切的想了解智能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产品和行业新闻以及大会相关赛事信息,那么订阅世界智能大会邮件是您的最佳途径之一。
关注大会世界智能大会 WORLD INTELLIGENCE CONGRESS
津ICP备17008349号-3津公网安备 12010302002098号 官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