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医院就医体验:会诊突破远距离 病房 智能化

  挂号人太多,排队时间很长?出门前就能挂号;医院太大?找不着目标科室?手机“摇一摇”就可出现医院地图导航;住院时无人看护?病床智能床垫帮助监测夜间是否需要翻身;腿脚不便、无法去食堂就餐?病房床头pad中营养餐建议、用药明细、病情进展、注意事项等一键查询和订购……

  在信息化、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迅速发展的今天,似乎很多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智慧医院也在悄然萌芽。近日,2019深圳上海智慧医院建设与运营研讨会举行,全国各地专家针对智慧医院建言献策。此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北京天坛医院召开“信息化质控和智慧医院建设”发布会,记者亲身体验了信息化、智能化所带来的医疗变革。

  进门遇见黑科技

  “智慧医院的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面向医务人员的‘智慧医疗’,主要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面向患者的‘智慧服务’,如手机结算,预约挂号、预约诊疗、停车信息推送等;面向医院管理的‘智慧管理’,即做到精细化、信息化管理。”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

  对于患者来说,除了诊疗效果,还看重的是就医体验。“从走进天坛医院的大门,遇见的就是各种‘黑科技’。”天坛医院副院长周建新向记者介绍了“自家”情况,“门诊为全流程自助服务,从购买病例本到挂号、取号,再到就诊、检查、打印报告,再到取药、打印发票,患者全程只需要在各种机器上扫码,系统就会自动为患者预约时间,只需到相应的地点等机器叫号即可,基本上告别了过去长时间排队的情况。”

  在医院的大厅里,记者看到了多台智能导诊机,不时有患者或其亲属在导诊机前查询门诊药房、医院收费、检查检验等信息,大门、饮水处、电梯等便民设施分布点也十分明了,在导诊机旁掏出手机“摇一摇”,覆盖全院的智能导航系统就能够自动规划出合适的路线,精确度以米来计算。

  为了满足患者连续就医的需求,天坛医院还增加了“一键复诊”功能。患者在手机“京医通”的“挂号”界面可选择“复诊挂号”选项,就能看到以前的就诊记录,直接“点对点”预约上一次的副主任及其以上医师复诊。

  除了导诊机、挂号自助机外,共享轮椅也颇受欢迎。“很方便也很便宜,每天前3个小时免费使用。”“借”过共享轮椅的王先生对此赞不绝口。

  在住院部的走廊里,一排排如快递自助柜一样的柜子组成了被服自助回收站。天坛医院门诊部主任张悦表示,各病房的被服集中起来进行清洁或相关处理。

  自助设施除了提供辅助就医服务外,紧急关头还能救命。张悦介绍,天坛医院布设了90多台自动体外除颤仪,情况危急的病人一进门就能获得基本的心脏救护措施,省却了推进急诊室的时间。“对于救人来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抢来的。”

  病房也能高智力

  “这个东西功能强大,能在上面订餐,可以给医生、护士评价,还有医疗科普。”住院病人赵先生指着床头距离可调节的“悬空”pad对记者表示。这是天坛医院在智慧病房建设方面所做的一些探索。

  “在我们的病房里,每位患者床头都有一个pad,这套智慧病房床旁交互系统不但能为住院患者提供数字电视等娱乐功能,患者还可以实时查询本人的病历、预约检查、营养膳食订餐等等。”周建新说。

  在赵先生的病床上,不起眼的床垫也有着“高智力”。据天坛医院信息中心副主任白波介绍,该智能床垫内置芯片,能将收集到的患者身体状况信息无线传输到监测平台,实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患者一旦离开床的时间过长,护士站也会马上报警,防止出现摔倒、晕倒等事故。

  不仅如此,医院应用物联网技术还能够将患者的医嘱、输液的进展、服药提醒等信息实时显示在护士站的大屏上,家属和患者不用再时不时地抬头盯着输液器。在血管神经病学3病区的护士站大屏上,记者看到,其清楚地显示着30多位病人的输液实时动态,药量少、输液速度过快的患者号码用不同颜色自动标出。“输液监控系统给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都减轻了不少负担。我们可以根据屏显规划出科学、省时的路线,确保每一位患者输液、用药安全。”一位护士告诉记者。

  “目前整个医院大概有200张这样的智能病床,分布在各个病房里面。”白波表示,这样的智能病床收费却并不贵,和普通的病房收费标准一样,每位患者都有机会享受到这样的智慧病房。

  周建新表示,除了智慧病房,医院还探索了很多“高智力”技术应用于医疗实践。例如全球首款神经影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产品BioMind,可以在3—5秒内自动书写出结构化的诊断报告;还有血管内介入手术机器人、骨骼穿戴机器人以及医用AI机器人等“在路上”,很快就可以研发和转化。

  会诊突破远距离

  如果将导诊自助、智慧病房等“绝技加身”的智慧医院看成一个点的话,远程会诊则有可能将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的点连成线、辐射成面。

  “病人不再四处寻医求医,而是‘足不出区’就能享受到国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表示,远程医疗一方面让患者免受舟车劳顿之苦,另一方面又能享受更加优质的医疗资源,更重要的是,避免了肺结核等传染病人在寻医问药的路途中引起更大范围的传染,起到有效防控传染病的目的。不久前,北京胸科医院等单位就共同搭建起院所联动远程诊疗平台,架起北京胸科医院与北京市各结核病防治所之间的诊疗绿色通道。
在北京胸科医院的远程会诊室里,记者观摩了一位来自北京市大兴区结防所收治的肺结核病人的远程诊疗过程。大兴区结防所医师通过高清视频简要介绍患者病情以及用药情况,患者的检测影像资料也同步传送,北京胸科医院的3位专家不时询问、探讨,最终确定出科学合理、可行的治疗方案。

  “必要时,患者本人也会‘出镜’,以便我们更准确、全面的获悉病情。”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二科科主任高孟秋告诉记者。

  最早的远程会诊或许只是从一部能拍视频的手机开始,如今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高质量远程医疗的建设。

  “今年要在一百个城市开展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试点,应用‘互联网+’的手段在医联体内建立信息化为支撑的远程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双向转诊系统,并探索实现患者从基层医疗机构到上级医院就诊时的信息互联、互通、共享。医联体将为患者提供连续一体化的诊疗服务。”焦雅辉说。

  “总体而言,我国医疗服务发展正处在从‘信息化’向‘智慧化’过渡的关键阶段。”焦雅辉表示。智慧医院在路上,或不远矣。